top of page

《德魯克先生的價值貢獻》

作者:陳春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管理學講席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本文刊登於上海財經大學《外國經濟與管理》2017第39卷第6期

呼喚「博雅管理」教育

管理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和研究領域,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但1954年彼得 • 德魯克《管理的實踐》的問世則標誌著管理學的誕生:正是德魯克創建了管理學這門學科。2005年11月28日的美國《商業週刊》的封面故事是:「彼得 • 德魯克:發明管理的人。 為什麼彼得 • 德魯克的思想仍然重要?」

今天,彼得 • 德魯克1994年寫給《經濟學人》主編的信首次公開面世,展現在讀者眼前,讓我們再一次沐浴到德魯克先生的思想光芒。讀罷《Peter Drucker,Salvationist》一文及德魯克的信件,我再次感受到德魯克先生給予管理學者的巨大幫助:如何貢獻管理研究和管理教育的價值。

管理研究:解決實踐問題

德魯克先生的真知灼見是他豐富的企業實踐、諮詢經驗的總結。在信中,他列舉自己1950—1971年間從事管理學研究和實踐的累累碩果。這一時期,他完成了自己9部主要管理學著作中的6部;這一時期,他是紐約大學研究生院的全職管理學教授,其中有10年,他還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任兼職教授;他的主要商業諮詢活動也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這樣的研究路徑,讓德魯克的著作承載著其極具旺盛生命力的管理實踐思想。

德魯克先生認為,管理研究要解答實踐問題。能提出管理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是管理學進步的標誌。在其一系列經典著作中,德魯克回答了管理實踐研究中最根本的問題:管理作為獨特的組織活動如何設定自己的結構?管理中如何面對人?管理決策的依據是什麼?管理的範圍如何界定?管理實踐界定的標準是什麼?管理的成效如何評價?當德魯克先生清晰、準確地回答了這些問題的時候,管理實踐所取得的成效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項創新。

管理教育:必須知行合一

閱讀德魯克先生的信,我第一次知道克萊蒙特學院德魯克管理學院的緣起。在這之前,因為導師趙曙明教授畢業于這所大學而有所認識,但是並不知道原來是德魯克依據自己的理念親手創辦了這所管理學院,並且讓一位「即將被打入冷宮、無所事事的同事」「開啟了成為成功教育創新者和創業者的全新生涯」。看到這些,真是出乎意外的驚喜。我覺得,管理教育就應該如德魯克先生所設計的那樣,讓管理者「可以把課堂上學的東西立即運用到他們的實踐中,同時把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的經驗和問題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

德魯克在克萊蒙特學院的管理教育實踐,也體現了他對於管理本質的一貫的理解,就是「知行合一」。德魯克自己就是「知行合一」的典範,雖然他所創立的教學項目在當時不被主流商學院接受,但是他堅持要為學生「貢獻」價值,堅持「保持足夠的小規模,以便能夠進行創新、實驗、變革,以使全體教授和學員能夠真正地相互熟識」,最終,其創設的管理教育被廣泛複製,甚至得到沃頓商學院的認可。

管理學者:擁有創新精神

閱讀德魯克的信件還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看到德魯克先生滿滿的「創新精神」。他不斷關注管理實踐創新,並不斷地提出自己的新的管理理論和思想。例如,他研究通用汽車這樣的大型組織,主張大型組織要盡可能地扁平化、「去層級」,並建議通用汽車拆分成至少兩家、最好三家相互獨立又相互競爭的公司,以便讓其重新獲得「創業動力」。再如,他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就預見到,知識將成為關鍵資源,資訊全球化將削弱大型組織的規模優勢。德魯克先生敏銳的前瞻視野和充沛的創新精神令人讚歎。

德魯克先生很早就意識到提升現代社會中非營利組織機能的重要,於是將其管理諮詢和管理教育延展到非商業領域。他早期主要從事商業諮詢,而在後期,他將諮詢工作的中心轉移到非營利機構、尤其是教會。他在克萊蒙特學院所設立的課程,來自各級政府、軍隊、醫院、教會、學校、社區服務中心等非商業組織的高管學員,佔到學員總人數的1/3—2/5。

結束語: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動

「比使命更重要的是實踐」這句話是我總結德魯克先生經典著作價值貢獻一文的結束語。在點評先生的信件時,我忍不住還是用這句話做結束語,但是改動了一個詞: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動。我們一直在思考德魯克思想的旺盛生命力的來源,最後發現其長盛不衰的原因就在於,作為旁觀者的德魯克的思考是如此地貼近管理實踐的真實情況,以至於後人的所有優秀作品的重要觀點幾乎都可以從其思想中找到根源。

德魯克的思想可以被不同的個人和組織所接受並且應用於不同的領域,正是源於他對於管理本質的界定:「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對於每一個管理學者而言,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動,就像德魯克先生傾力實踐他的使命一樣。


bottom of page